?去年3月6日,汪洋副總理囑咐胡季強說:希望你回去后把企業和產業鏈扶貧工作做得更好!
去年3月6日下午,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汪洋來到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浙江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及“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會上,胡季強作為發言代表之一,以《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產業鏈扶貧機制》為主題,介紹了康恩貝積極參與國家扶貧攻堅戰,實施產業鏈扶貧的實踐和經驗,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得到汪洋的高度贊賞。
在發言過程中,汪洋問胡季強:“你們是否有種植基地周邊的貧困人口具體數據?你們有沒有對貧困人口設檔建卡?一些貧困農民往往缺乏勞動能力或技能,不區別對待,可能并不一定真正幫到貧困人口。”汪洋當場建議康恩貝和當地政府合作,通過股份制,讓貧困農戶用土地使用權入股,讓農戶通過分紅獲取穩定收入。
胡季強當場表示:“我回去后,一定認真落實好汪副總理的指示!”
當天的會議結束后,汪洋與胡季強握手并表達了關切之情:“你不但審議發言好、工作也做得好,希望你回去后把企業和產業鏈扶貧工作做得更好。”
這次與汪洋的對話,讓胡季強深受鼓舞,同時也使他重新思考如何真正深度參與精準扶貧這一當前的國家戰略。在近一年時間里,他踐行著“要把產業鏈扶貧當成后半輩子的主要事業來做”的承諾,加快、加大了康恩貝集團產業鏈扶貧的步伐。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胡季強特意撰寫了一份長達7000多字的總結材料,梳理和歸納了康恩貝近年來對產業鏈扶貧的探索和體會。3月5日下午,這篇匯報材料以浙江代表團名義通過大會秘書處轉國務院辦公廳。以下為報告全文:
康恩貝集團產業鏈精準扶貧情況匯報
尊敬的汪副總理:
您好!
我是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去年3月6日,您來到全國人大浙江代表團參加政府工作報告審議,我有幸在會上作了題為《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產業鏈扶貧機制》的發言。您對康恩貝積極踐行產業扶貧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也對康恩貝下一步如何做細、做實、做活產業鏈精準扶貧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語中深意,令我深受啟發,也倍感鼓舞!
兩會結束后,我立即在公司內部就相關工作做了部署,并首先啟動了公司在云南曲靖沾益區、文山基地所在鄉鎮的全方位精準扶貧工作。在此,我謹遵您去年在會上所作的指示,將康恩貝一年來的產業鏈扶貧進展情況和未來目標,以及公司目前的產業發展情況向您作一匯報,敬請指示。
一、康恩貝產業鏈扶貧現況
去年5月份,您在全國產業扶貧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讓我對公司產業發展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脫貧銜接、貧困戶與公司間的利益聯結有了更深的認識。
由此,我結合公司多年的產業鏈扶貧實踐經驗,提出康恩貝要走一條使農業增效、產業增值、農村增綠、農民增收、企業增力的新型扶貧道路,不僅要做到“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授人以愉”。以云南曲靖沾益區為例,我們去年8月與當地政府簽訂了協議,要通過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的方式,助力該區炎方鄉的500多戶1600多名貧困人口在2017年實現脫貧,并推動形成長效的造血致富機制。同時,幫助基地所在鄉村建立“小康鄉約”,扶貧的同時,扶志亦扶智。
截止到2016年底,康恩貝在云南、浙江等地共流轉、租用土地近12萬畝,累計投入資金逾10億元,建設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種植基地,構建起了“種植—提取—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惠及當地困難農戶近2萬,每年每戶可因此增收1.5-7萬元(個別土地、勞動力多的可達8-10萬)。
可以說,由產業鏈入地、農民收入入袋,到扶貧入戶、文化入心,康恩貝的精準扶貧工作在2016年有了質的提升。
二、康恩貝產業發展情況和發展目標
作為浙江省最大的中藥企業和藥品制劑工業企業,2016年,康恩貝集團繼續立足主業、堅守實業、做強產業,取得了穩健的發展,年營業收入突破137億元,利稅總額15億元,旗下上市公司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的評價、復核,為公司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康恩貝”、“前列康”、“珍視明”三個中國馳名商標為核心,公司在品牌建設上持續發力,銷售額過億元的產品品牌達12個,最大品種突破25億,已經邁入了醫藥類上市公司品牌經營第一方陣。進入2017年,康恩貝人擼起袖子加油干,開局良好,全年收入有望實現20%以上的增長。
未來,康恩貝將緊抓發展健康產業的最大機遇,著力激發“產業+管理+互聯網+資本”的四輪驅動力,以醫藥產業為核心,積極發展生物農業、健康食品及保健品、綠色環保產業,建立基于互聯網和全產業鏈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努力成為中國醫藥健康產業卓越的世界級企業。
三、康恩貝產業鏈扶貧發展目標
習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是我們做出的莊嚴承諾。國家領導對貧困群眾的關切和“但愿蒼生俱飽暖”的情懷,讓人感觸至深。為全面脫貧攻堅做出自己的貢獻,更是我作為一名企業家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未來4年內(2017-2020年),康恩貝集團以云南為重點,持續推進產業鏈精準扶貧。計劃到2020年,在云南、浙江等地累計流轉、租用土地達到20萬畝,其中自有銀杏種植基地+帶動農戶種植銀杏共16萬畝,中藥材和藥用珍稀植物4萬畝,將投入資金20億元,實現工農業產值40億元,在云南再打造一個百億產業集群。同時,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通過建設銀杏生態文化產業園等,讓“旅游+農業”、“生態+農業”真正落地,帶動特色旅游發展,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通過各種舉措,幫助10萬貧困人口脫貧,惠及100萬農民,為所有貧困人民能在2020年過上小康生活貢獻一己之力。
紙短意長,康恩貝的產業鏈扶貧發展規劃和前景遠非我三言兩語所能表述清楚的,非常希望能有機會再向汪副總理當面匯報,也期望您能在百忙之中蒞臨康恩貝集團及下屬基地考察指導,為公司的產業鏈扶貧工作指明發展方向。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作為一名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我為能身處這個偉大的時代而深感幸運,也非常期望能通過康恩貝產業鏈扶貧的實踐,為東西聯動、精準扶貧探索出一條新路徑,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新經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盡綿薄之力!
敬祝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康恩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2017年3月
附件:
康恩貝集團踐行精準扶貧重要思想
探索“產業鏈扶貧”之路工作情況匯報
作為一家以現代植物藥為核心的大健康企業集團,康恩貝對“品質是產品的生命線”這一理念的堅持,貫穿了產業鏈的全程。為從源頭上把握產品品質的制高點,同時也響應國家關于西部開發的號召,康恩貝在經過多年的試驗性種植和充分考察論證之后,自2010年開始,選擇了生物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的云南,進行大規模的藥用植物種植。在各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康恩貝先后在云南曲靖、文山、瀘西、騰沖、普洱、昆明和浙江蘭溪市水亭畬族鄉等地,開展了藥用植物(包括中藥材)的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種植,以銀杏產業為主體,構建了“種植—植物提取—藥品、保健品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同時帶動了基地周邊農民脫貧致富,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產業鏈扶貧”之路,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多方共贏。主要做法是:
一、以創新發展為活力之源,促進農業增效,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探索新路子。
(一)創新推行“內股外租”土地流轉模式。在蘭溪水亭鄉,村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交由村經濟合作社統一流轉,康恩貝與合作社簽訂土地使用權租賃協議,承諾不改變土地用途,耕地年租金為500元/畝、坡地200元/畝,每五年租金提高10%,既保證了村民獲得穩定收益,又可以連片開發,避免了村民分散經營的風險。
(二)創新推行“產學研”一體模式。康恩貝在云南的下屬公司——云南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希美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先后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南京林業大學、云南農業大學、云南中醫學院等合作進行產學研聯合開發,建立了兩個院士工作站,設立了銀杏研究院,在土壤改良、植物栽培、病蟲害防治、銀杏育苗和銀杏葉提取技術等領域進行研究,并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同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普及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配合建設太陽能垃圾處理設施,實現農業科技化、機械化。
分布在林間的噴灌設施 滴灌設施
二、以協調發展為穩定基石,促進產業增值、文化強心。
(一)做好產業間的協調發展。樹立大農業觀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云南的種植基地已經建成植物提取廠、健康食品加工廠和中藥飲片廠,進一步提高了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促進了當地產業結構調整。在曲靖沾益,公司以國家4A級旅游景區——珠江源為依托,大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實現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目前,投資1.2億元的銀杏文化主題休閑莊園正在建設當中,建成后,每年有望吸引100萬人觀光旅游,有力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發展。
(二)做好扶貧與扶智的協調發展。公司邀請農業專家不定期到基地開展農村實用人才等培訓,累計培訓人員達1.6萬人次,提高了當地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還擔任了浙江蘭溪市水亭鄉蓋竹里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每年組織開展“企業家上黨課、村干部上市場課、村民上技術培訓課”活動,促進村企深度交流。公司還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精髓,通過幫助炎方鄉建立“小康鄉約”,對農民進行道德教化,使當地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文明鄉風。
此外,因為當地村民有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收入大幅增加,鄉村常見的留守兒童、贍養糾紛現象因此而顯著減少,既增強了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減輕了政府的維穩壓力。
專家為沾益農民進行現場培訓
三、以綠色發展為持續之本,促進農村增綠。
(一)讓荒山變青山。以自身產業為基礎,綜合考慮當地環境條件,康恩貝確立了以銀杏種植為主、林下經濟配套(包括中藥材、經濟作物的種植,以及林下禽類的養殖)的農業發展方向,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林生態循環經營模式。在水亭、瀘西、文山等地,原來已分包到戶的零散林地、荒坡都利用了起來。目前,康恩貝已在珠江源頭的炎方鄉來遠村綠化荒山1.5萬余畝,進一步筑牢了珠江源生態屏障,地處偏遠而貧瘠的水亭鄉蓋竹里村,如今已是一派山青、水綠、路通、民富的好氣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這些地方正在成為現實。
(二)讓產業生態更優化。公司在推行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建設林下養殖試驗基地。同時,推進基本農田改造和農田水利建設,開展農田面源污染的整治工作,實施科學用肥,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公司在蘭溪的銀杏基地與周邊養豬場“聯姻”實施沼液綜合利用項目,優化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這些舉措,是康恩貝“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發展思路的具體體現。
銀杏套種中藥材
四、以開放發展為升級抓手,促進公司增活力。
康恩貝巧打開放牌,借“一帶一路”戰略東風,將銀杏葉提取物遠銷至歐洲、印度及東南亞國家。為了提升國內銀杏葉提取物的整體質量標準,公司起草了首版銀杏葉提取物國際商務標準,并由商務部正式頒布。2014年,公司的銀杏葉提取物獲得了歐洲藥品質量管理局頒發的CEP證書,天保寧膠囊獲得了加拿大健康產品證書,為實施國際化戰略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到2020年,康恩貝有望成為全球產量最大、品質最優的銀杏葉提取物生產供應商。
五、以共享發展為企業之責,促進農民增收。
(一)實施“就業扶貧”工程。在種植基地,公司就近聘用留守村民從事勞動生產,因人設崗,妥善解決殘疾、老年農民的就業,確保“人人有活干”。林下套種和基地的四季養護則確保了農民“季季有活干”,收入更加穩定。
公司云南曲靖基地所在的來遠村由原來的炎方鄉貸款第一村變為存款第一村。村民郝宗發一家4口人,有耕地80余畝,原來純收入只有1.3萬元,土地流轉后,租金加上勞務收入,每年純收入達8萬余元,5年時間就還清了貸款,還建起新房、買了轎車。精準扶貧的示范效應,大大提高了當地農民脫貧的主動性。
當地農民采摘銀杏葉增加收入
炎方鄉來遠村村民郝仕昌家2016年蓋起了新房
(二)實施“健康扶貧”工程。公司在蘭溪設立了“浙江省康恩貝慈善救助基金會”,為當地患有重大疾病的貧困人員建立“救助檔案”,實施更加精準的醫療救助。成立9年來,累計發放救助金超1700萬元。此外,還與浙江省紅十字會合作,開展“康恩貝健康之旅博愛行動”,2010年至今投入已近億元,逾5萬名農村及貧困地區的心腦血管、前列腺疾病患者因此而受益。
(三)實施旅游扶貧工程。2016年,云南希美康公司著手對沾益珠江源景區進行連片開發,將根據統一規劃創建8萬畝“珠源杏海生態旅游景區”,結合炎方鄉民族文化特色、自然景觀及當地土特產品,大力發展生態鄉村旅游業,培育旅游大品牌,為當地農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力爭到2020年,實現鄉村旅游綜合收入2億元,戶均年增收4萬元。
(四)實施金融扶貧工程。根據公司和沾益區政府簽訂的協議,由區政府牽頭,以炎方鄉建檔立卡484戶貧困戶為主體向信用聯社貸款,戶均5—20萬元。康恩貝作為擔保平臺,以企業帶動貧困農戶獲得小額到戶扶貧貸款,貧困戶自愿以所貸資金作為股金入股希美康公司,參與特色優勢產業項目開發。對獲得貸款的貧困農戶,康恩貝負責按期償還貸款,并按不低于6%的利率每年定期兌現給農戶進行分紅。
(五)實施教育扶貧工程。在云南曲靖,公司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員工與貧困戶子女1對1結對資助幫扶,資助標準為1000—2000元/人/年,確保炎方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不因貧輟學。希美康還積極助力曲靖市希望工程發展,5年出資200萬元,用于對當地貧困大學生的捐助。
希美康生物每年捐資助學40萬元,5年共捐助200萬元
實踐證明,康恩貝探索的這條扶貧產業鏈,是一條農業增效的黃金鏈、農村增綠的綠色鏈、農民增收的幸福鏈、企業增值的活力鏈,生動踐行了精準扶貧重要思想和五大發展理念,不僅為貫徹落實精準扶貧重要思想提供了新路徑,有效地解決了“誰來扶”“扶持誰”“怎么扶”等問題,實現“六個精準”的高度統一;也為企業履行精準扶貧社會責任提供了新模式,促進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全國打贏脫貧攻堅戰,形成社會合力,由“輸血”式扶貧到結合產業“造血”、“活血”式扶貧;同時,還為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新借鑒,通過產業扶貧,企業和農業、農村、農民捆綁形成“利益共同體”,以產業鏈末端效益回溯至產業鏈源頭,將貧瘠土地多、老弱勞動力多等致貧因素轉化為增收致富的資源,實現“富民強企”的雙贏。
在這一過程中,康恩貝人深刻體會到,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也是推進供給側改革、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未來,康恩貝將咬定青山不放松,努力建設基于全產業鏈的大健康產業體系,積極帶動產業鏈源頭地區的經濟發展,讓百萬農民因此而受益,為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做出更大、更積極的貢獻。
以上匯報,不當之處,敬請指正。